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故事大全 列表

睡前故事

关于禅的小故事,儿童睡前故事20篇

2025-11-22 01:36:03

20篇关于禅的小故事,儿童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篇关于禅故事大全,点击查看更多故事大全


的故事大全:(1):

1者与渔夫的故事

一位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

他伸手把它捞出来时,被蝎子蜇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一看,蝎子又掉到水里去了。他又把它救上来,他的手又被蜇了一下。

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蜇人?”

“知道。被它蜇了两次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

“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蝎子又掉进了水里。禅者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犹豫间,渔夫把一个干树枝递到他手上。他用干树枝捞起蝎子,他的手才没有再被蜇。

2禅者与渔夫的故事点评

虽然不为别人的恶而改变自己善良的天性是很好的,但是有时候也要懂得变通一点,一味的用善良去包容那些作恶的人只会让他们更加猖狂,会不停的索取你的善良,而你的的善良又总会相信他们会回头而不忍心的拒绝,这种恶性循环到最后只会要了你的命。有时候善良也是要懂的拐弯的,换一种方式也许会使自己不用受到伤害。



禅的故事大全:(2):


  两匹满载背包的骡子长途跋涉,一匹驮着装满金银财宝的背包,另一匹驮着装满谷物的背包。驮着金银财宝的骡子昂着头,不断地摇动系在颈部的铃,使之收回清脆的声音。它趾高气扬地走着,仿佛知道所载东西的代价。而那一批驮着谷物的骡子却以悠闲的步伐跟着走。
  突然之间之间之间,一群强盗从隐蔽的地方出来打劫,在格斗中,一个强盗用一把短刀刺中了那批驮金银财宝的骡子,将金银财宝--一空;而那驮着谷物的骡子根本没有引起强盗的注意。
  受伤的骡子哭诉它的不幸,另一匹却说:“我很高兴强盗不注重我,我没一点损失,都没有受伤。”
  的确,财富并不值得夸耀,倒是要小心它会带来灾难。金钱有时带给人们的不是快乐,而是烦恼。人生一世,折磨我们的不一定是贫穷,而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贪欲。


禅的故事大全:(3):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云游者来到龙山寺,请求一位老禅师收其为徒。
  
  老禅师说道:你如果能够坚持每天做好三件事,我就收你为徒。
  
  云游者问道:哪三件事呢?
  
  老禅师说道:你每天将自己的被子折叠得整整齐齐,将寺庙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将寺庙里的一日三餐饭菜做得漂漂亮亮。
  
  云游者答应了老禅师所提的要求,老禅师便收留他为徒弟。
  
  云游者在寺庙坚持做了一个月,觉得自己在寺庙煮饭打扫卫生,既枯燥无味,又没有什么有用的造化,就想离开寺院。
  
  云游者便去向老禅师辞行,言道:师父,您每天让我做煮饭打扫卫生的打杂之事,这对我修行求道有什么益处呢?你还是让我下山吧。
  
  老禅师说道:我首先让你修炼培养良好的人生习惯,这是追求美好人生的基点,也是修行求道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人生习惯,修行求道才能事半功倍;只有树立良好的习惯,修行求道才能有大成就;只有树立良好的习惯,人生才能美好如愿。你怎么能说没有用呢?你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人生习惯,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遂心如愿。你现在就下山吧。
  
  云游者听了老禅师的这番话,幡然醒悟,彻底理解了老禅师的良苦用心。他立即跪拜在老禅师面前,请求老禅师宽容自己的鲁莽过失。
  
  自此以后,云游者安心地跟随老禅师在寺院里修行求道,最终成了龙山寺一位著名的高僧。
  
  良好的人生习惯,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基石。


禅的故事大全:(4):

佛光禅师是一位修为卓著的高僧,修行参禅专心致志,四方僧人禅客纷纷前来拜访请教。可是,每当弟子前来通报有人向禅师学道时,他总是反问: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专注禅理,就连吃饭时,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见他手拿碗筷不动,就提醒他:师父,吃饱了吗?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饭,反问弟子:谁在吃饭?由此可见他聚精会神的程度!

参禅是当时修炼的重要方法,佛光禅师身体力行,从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担心他太累,提醒他:师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禅师却反问道:谁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参学回来,向师父汇报了自己的见问体会。接着问道:师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样?

佛光禅师轻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诵经修道,说法著述,犹如在广阔的海洋里遨游,心旷神怡。

两人谈到半夜,佛光禅师让大智休息,天亮后再谈。可是到了天亮,大智醒来,却听见师父的阵阵诵读声,看来师父又是通宵达旦。到了白天,佛光禅师更忙,没有一丝空闲。不是接待前来拜佛参禅的禅客,就是在禅房里执笔阅改弟子的习卷和撰述讲稿。

大智问道:师父,您二十年来都这么紧张地生活吗?怎么不见您衰老呢?

佛光禅师笑了笑说:大智,我可没有时间想到老啊!

禅理小故事、佛理小故事感悟:能够在学习的领域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够使自己闪烁永恒的光芒。



禅的故事大全:(5):


  两匹满载背包的骡子长途跋涉,一匹驮着装满金银财宝的背包,另一匹驮着装满谷物的背包。驮着金银财宝的骡子昂着头,不断地摇动系在颈部的铃,使之收回清脆的声音。它趾高气扬地走着,仿佛知道所载东西的代价。而那一批驮着谷物的骡子却以悠闲的步伐跟着走。
  突然之间之间之间,一群强盗从隐蔽的地方出来打劫,在格斗中,一个强盗用一把短刀刺中了那批驮金银财宝的骡子,将金银财宝--一空;而那驮着谷物的骡子根本没有引起强盗的注意。
  受伤的骡子哭诉它的不幸,另一匹却说:“我很高兴强盗不注重我,我没一点损失,都没有受伤。”
  的确,财富并不值得夸耀,倒是要小心它会带来灾难。金钱有时带给人们的不是快乐,而是烦恼。人生一世,折磨我们的不一定是贫穷,而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贪欲。


禅的故事大全:(6):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无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

  她在人前也自视甚高,但回到家中却郁郁寡欢,因为心中孤寂,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赢得别人喜爱的魅力。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怀,讲些禅话,听些禅意,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不解地问:“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话,就是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听了,说:“这我能做到。”之后,又问:“请问禅音怎么听呢?不是用耳朵吗?”

  无德禅师回答:“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听完,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那请问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爽快地说:“这我能做到啊!我也是这么做的。”接下来她又问最后一个问题:“大师,禅心是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你能做到吗?”

  女施主听了之后,低下头。从此,她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年轻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自己也感觉生活得很愉快幸福。

  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和漂亮的外表,只是一个人的外在东西,如果心-狭窄,总是炫耀自己,排斥别人,即使拥有这一切,身边的人还是会逐渐离去。要想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就要拥有一颗慈悲的心,一颗包容一切的心。


禅的故事大全:(7):

唐朝南岳怀让禅师的入室弟子有六大神驹,分别是南岳常浩、南岳智达、南岳坦然、潮州神照、扬州严峻和马祖道一。六祖惠能大师曾对怀让禅师说:汝足下出一马驹,蹋SHA天下人。后来,马祖道一创丛林,以安置禅宗僧人,从此禅僧无须再寄居于律院。

当年,怀让禅师对这六位弟子分别印可(佛家谓经印证而认可):常浩得眉,因为威仪俱足;智达得眼,因为善于抉择;坦然得耳,因为擅长听理;神照得鼻,因为懂得识别根尘虚妄;严峻得舌,因为辩才无碍;道一得心,因为深契佛法大义。

怀让禅师曾向他们六人开示:一切法皆从心生,既然心无所生,法便不能存在。若了达心地法门,所作一切自然无所障碍。若不是遇到上等根器(指人的本性),一开口便错。

有禅僧问:如镜子铸像,像成了之后,那镜子还有功用吗?镜子里的像,会永远不变吗?

怀让禅师回答:你小时候的相貌,经过了青年、老年,镜中的像不都有变化吗?

僧人不能意会,再问:像成了以后,镜子还有功用吗?

怀让禅师无奈地说:镜子虽然无相,但世间所有诸相,面对镜子,也无所不相。

玉泉神秀大师曾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吾人的心就是一面明镜,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随着心中的生灭、分别而转换。

佛说:一切法,无不由心而起生灭。

明镜的特点在于,你是什么长相,它当即反映本来面目,让你懂得无相,而镜子本身却平静不起分别。有相则显,无相则灭,世间万法缘起,生生灭灭,就如一面镜子,这也就是心如明镜台之谓了。

彩虹荐自《南方人物周刊》

哲理:心显万物之象,相变心不变;无心无相,相由心生。


禅的故事大全:(8):

  春,从汉雨唐风一路走来。
  
  春天有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喜出望外;有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黯然神伤;也有张若虚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在这惜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柳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在这赏春;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容若在这伤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在这画春
  
  笔酣墨饱只为春。
  
  春,充满了哲理和禅意,无尽藏比丘尼嗅一嗅梅花就悟出了春在枝头已三分。春袒露自己于众生眼际,不管看它的人是美是丑、是富是贫、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布衣,总依然故我,宠辱皆无,无媚眼也无冷脸。
  
  春坐禅于夏日,闭关乎万物,用生长的姿态修行自我,以无声的恩惠普度众生。直到零落成泥,等待下一个轮回。
  
  这岂不是春的禅意?


禅的故事大全:(9):

  近日翻读《竹书纪年》,读到一行文字: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里,讲的是尧晚年败落的事情。尧晚年失势,被舜囚禁。舜不仅囚禁了尧,还阻止尧的儿子丹朱看望父亲。
  
  这是关于古代禅让制的观点之一,即所谓禅让,表面上看是文明的,骨子里却也不无血腥。

  当然,关于禅让,还有其他的观点,我所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


禅的故事大全:(10):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无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

  她在人前也自视甚高,但回到家中却郁郁寡欢,因为心中孤寂,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赢得别人喜爱的魅力。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怀,讲些禅话,听些禅意,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不解地问:“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话,就是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听了,说:“这我能做到。”之后,又问:“请问禅音怎么听呢?不是用耳朵吗?”

  无德禅师回答:“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听完,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那请问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爽快地说:“这我能做到啊!我也是这么做的。”接下来她又问最后一个问题:“大师,禅心是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你能做到吗?”

  女施主听了之后,低下头。从此,她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年轻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自己也感觉生活得很愉快幸福。

  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和漂亮的外表,只是一个人的外在东西,如果心-狭窄,总是炫耀自己,排斥别人,即使拥有这一切,身边的人还是会逐渐离去。要想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就要拥有一颗慈悲的心,一颗包容一切的心。


禅的故事大全:(11):

关于盘珪禅师还有这么一则逸话。

前面已经介绍过他的不生禅,这里则是要介绍有关他生平的一个小插曲。故事节录自《正眼国师逸事状》一书。正眼国师即盘珪禅师,此书是由他的弟子湛然所编纂而成,记述有关盘珪禅师的生活言行。

故事发生于禅师居住山科地藏寺这时。

某日,禅师吩咐他的侍者上京买一批上等的纸材。这位侍者向来被称许具有子贡之资材,可见是个相当聪敏伶俐之人。众所周知,子贡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不仅才智陪聪敏,而且长于辩才,周旋于鲁、卫两国之间折冲樽俎的第一把交椅就非子贡莫属。此外,子贡也长于现财之道。禅师差遣这位资材堪比子贡的侍才去买纸,原因也就在此。

当然,侍者不敢掉以轻心,终于在千挑万选之后风尘仆仆地带了一批纸回来。

不料:当禅师看过纸以后却说:

这个不行!

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因此侍者只好再度上京去买另种纸。

这个也不行!

禅师看了第二次买回来的纸,很冷淡地说道。

结果,侍者只得硬著头皮再度上京。从山科到京都距离相当遥远,而当时又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所以数度往返的确是件苦差事。仅是买个纸,就要弟子再三饱受旅途劳顿之苦,又不知道师父要的是什么样的纸,看到这里不禁让我们同情起这位弟子的遭遇。也联想到公司里的小职员工也是常常为替那些不好伺候的上司购买私人信纸而来回奔波吗?

不过,禅的故事随着情节发展,往往令人意料不到的结局,所以还是告别妄下断论,再继续往下看吧!

话说当侍者第三次将纸买回来以后,禅师依然还是冷冷地说:

不行!

弟子心想:真是一点也不体谅弟子的劳苦啊!

但弟子随后一想,才猛然发觉自己的过失,赶紧向师父道歉。

明白了吧!嗯,其实最初买回来的纸就行了。禅师如是说。


禅的故事大全:(12):


      佛光禅师是一位修为卓著的高僧,修行参禅专心致志,四方僧人禅客纷纷前来拜访请教。可是,每当弟子前来通报有人向禅师学道时,他总是反问:“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专注禅理,就连吃饭时,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见他手拿碗筷不动,就提醒他:“师父,吃饱了吗?”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饭,反问弟子:“谁在吃饭?”由此可见他心神专注的程度!
     参禅是事先修炼的主要方式,佛光禅师身体力行,从不专心。
     有一次,弟子担忧他太累,提醒他:“师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禅师却反问道:“谁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参学返来,向师父报告了自己的见问体会。接着问道:“师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样?”
     佛光禅师轻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诵经修道,说法著述,犹如在广阔的陆地里遨游,心旷神怡。”
     两人谈到半夜,佛光禅师让大智歇息,天亮后再谈。可是到了天亮,大智醒来,却听见师父的阵阵诵读声,看来师父又是通宵达旦。到了白天,佛光禅师更忙,没有一丝余暇。不是接待前来拜佛参禅的禅客,就是在禅房里执笔阅改弟子的习卷和撰述讲稿。
     大智问道:“师父,您二十年来都这么镇静地生活吗?怎么不见您衰老呢?”
     佛光禅师笑了笑说:“大智,我可没有时间想到老啊!”
     禅理小故事、佛理小故事感悟:能够在学习的领域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够使自己闪烁永恒的光芒。


禅的故事大全:(13):

佛光禅师是一位修为卓著的高僧,修行参禅专心致志,四方僧人禅客纷纷前来拜访请教。可是,每当弟子前来通报有人向禅师学道时,他总是反问: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专注禅理,就连吃饭时,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见他手拿碗筷不动,就提醒他:师父,吃饱了吗?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饭,反问弟子:谁在吃饭?由此可见他聚精会神的程度!

参禅是当时修炼的重要方法,佛光禅师身体力行,从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担心他太累,提醒他:师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禅师却反问道:谁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参学回来,向师父汇报了自己的见问体会。接着问道:师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样?

佛光禅师轻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诵经修道,说法著述,犹如在广阔的海洋里遨游,心旷神怡。

两人谈到半夜,佛光禅师让大智休息,天亮后再谈。可是到了天亮,大智醒来,却听见师父的阵阵诵读声,看来师父又是通宵达旦。到了白天,佛光禅师更忙,没有一丝空闲。不是接待前来拜佛参禅的禅客,就是在禅房里执笔阅改弟子的习卷和撰述讲稿。

大智问道:师父,您二十年来都这么紧张地生活吗?怎么不见您衰老呢?

佛光禅师笑了笑说:大智,我可没有时间想到老啊!

禅理小故事、佛理小故事感悟:能够在学习的领域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够使自己闪烁永恒的光芒。


禅的故事大全:(14):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延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禅的故事大全:(15):

慵懒的禅师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请他进宫。使者到来时,禅师正在山中烧烤芋头。待使者宣读圣旨后,禅师却充耳不闻。时值隆冬,禅师衣着单薄,冻得清涕直流。使者见状,劝禅师擦去鼻涕。不料禅师却说:我没有工夫给俗人揩鼻涕。因为在禅师的境界中,早已超越这些分别,潇洒自在,无拘无束。他的诗,正是这种生活、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奉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故事推荐:

日也空来月也空

法师出家故事两则

坦然禅师的故事


禅的故事大全:(16):

  仪山禅师有一位个性谦和恭顺、努力勤劳的弟子,平时侍奉禅师的生活起居。有一晚,仪山禅师要洗脚,他提桶热水,放入盆里,结果水太烫了,他赶紧再加一点冷水进去,随手就倒掉剩下的水。仪山禅师忽然生气骂道:还有半桶水,你这样轻易把它倒掉,就算是一滴水,如果给一个饥渴的人,他能解渴;给草木花卉,也能滋长。一滴水蕴含天地无限的生机,你如此不懂爱惜福报,怎么能和诸佛接心,与祖师相应?徒弟受了仪山禅师的教育以后,从此改名叫滴水,更努力在心地上用功,不久就洞彻明心,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他一生以滴水为名,大家都尊称他为滴水和尚。滴水和尚上堂说法时,不谈玄妙之事,只要人人从珍惜滴水物资,日久,心意淳净,自然能耳闻大千潺潺法音,亲睹溪花山色的刹尘佛土。
  
  真正的修行人,与其谈诵万卷经偈,不如从护念身边万物万事做起。因为诸佛不在高高的藏经楼,而是在日常珍惜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开发柔软的慈悲心。佛经记载着,有一位睒子菩萨,走路时不敢用力,怕把大地踩痛;说话时不敢大声,怕惊扰熟睡的山河风景。他对无情万象,以深情款款相待,聆听它们的需要,他的心和天地同眠起,和万物共呼吸。
  
  -生,不只是对待人和动物、虫蚁蚊蚋等生命体的残暴态度,凡是点滴的物质,任意浪费糟蹋,都是-生。即使是家中的衣服、桌椅、家具等,你不爱惜它,缩短使用的时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生行为?
  
  如果你也能从一滴水中看到无上的妙法,如此,一定能爱惜眼前点点滴滴的因缘。能够视万物如一滴水,珍惜它,爱护它,那么即使是天寒地冻的时节,你的-怀,依然是春日微熏,满园蜂蝶飘舞。



禅的故事大全:(17):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烦闷沉重,每天活着都与苦恼相伴。一天他来到寺庙里,萌发了出家的念头。

  方丈听了他的诉说后,便给了他一个任务。方丈给了他一个篓子,指着下山的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到你的篓子里,到了山下再背着石头回来。”那人照着方丈说的向山下走去,结果走了一半就走不动了,只好空手返回。这时方丈看他满脸汗水地回来了,问他什么感觉。

  那人说:“开始没感觉,一会儿就觉得很沉重了,最后一步也走不动了。”

  方丈听完他的话后说:

  “人的烦恼就像你篓子里的石头。人的灵魂刚来到世间时,佛祖给的是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习惯放进很多东西,不管对自己有没有用。烦恼和无止境的欲望就好比是篓子里的石头,积攒得愈多就会愈沉重。只有精炼篓子里的东西,把乐观、诚信、正直、善良尽可能留下,把烦恼、嫉妒、贪欲、心计都扔掉,腾空你的篓子,生活的脊背就不会如此沉重了。

中学生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尽在“作文网”微信公众号




禅的故事大全:(18):

  随处给人欢喜,随时给人信心,随手给人服务,随缘给人方便。
  
  人生有此处、彼处,岁月有今年、明年。人如果能欢喜地生活在希望里,则生机无限,天天都是过年。
  
  生命不可有丝毫的浪费,每一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旅程一段。当生命之轮不停向前转动时,我们又怎能放慢脚步呢?
  
  失去与拥有,包容和喜舍,其实是一体两面,唯有将两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提起了全部。
  
  眼睛很小,可以看遍世界;鼻孔很小,却嗅虚空的气息,每一个小小细胞,都助长了生命的生存。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个居心宽厚的人,眼睛所见,条条都是大道,足迹所到,处处都能无所障碍。
  
  人生是由很多经验累积的,所以要跨出第一步时,要敢,只要敢担当、敢接受、敢尝试,敢卖力,没有什么事不能做。
  
  人,对自己的决定要负责任,要有一诺即一生的信念,如此,诸事皆得成就。


禅的故事大全:(19):

在中-国唐代,有个著名的丹霞天然禅师。有一年冬天,他游方到一座寺院,请求留宿一晚。但住持僧却不给他房间住,让他在佛堂里歇息。


夜里风雪交加,丹霞就把佛台上供奉的木雕佛像请了下来,劈碎了烧火取暖。

天亮后,主僧见到大怒:身为佛弟子,你焚毁佛像,该当何罪?

丹霞从容答道:我想烧些佛舍利来供奉。

主僧说:岂有此理,木佛哪里会有舍利?

丹霞说:既然没有舍利,那要它何用,何不再取几尊来烧。主僧无言以对。

想起初进华岩寺的时候,正巧遇上05年给大金佛开光那次盛世,一个很大的场面。我自然而然负责摄像的工作,同时也在那里第一次受到批评。

拍摄的时候,我需要在一个至高点录大师们开光的场面,完全没有注意就踩在了一朵汉白玉雕的莲花台山。还没站稳,就有一群居士婆婆大呼小叫把我从高位上来下来,嘴里连呼罪过,罪过,你怎么敢站在莲花上?哎呀,你快点给我下来 惊呼声接踵而至,吓得我走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后好在一位站在莲花边上的法师把位置让给了我,我才没有那么尴尬。

这样的事情以后还遇到了很多,比如走在i前面,后面一个婆婆追上来,叮咛我不能穿裙子;我坐第一排看监视器,婆婆严肃地把我拉过去,说第一排的位置不是我能坐的,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今天,读明娤法师的《朗月星空》,看到了这个故事,想起当初自己的行为,也没有那么出格,反而是那些太执着礼敬的人虚张声势罢了。佛说开一切方便之门,我理解的没有错呢。


禅的故事大全:(20):




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这种作风,给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

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以上好的毛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士就对宴桌上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它的善美。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说着便将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脱下,要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

女士答道:哦,随便你要多少。

月船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要求画了一幅画,画毕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何想法?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他的师父生前发愿建寺一座,但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要完成其志愿。

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像月船禅师,以自己的艺术素养,求取净财救人救世。


上一篇:关于钢琴的小故事大全15篇
下一篇:故事大全:管鲍之交的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大全7个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